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深刻理解我國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3月16日上午,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李哲濤教授在番禺校區為網絡空間安全研究生黨支部全體黨員講授“思政第一課”。學院組織員(五級職員)肖東勝、學院黨委副書記羅國偉、研究生黨支部書記賀宏亮、網絡空間安全與智能科學技術本科生聯合黨支部書記賀雯及支部全體黨員出席了會議,思政第一課由羅國偉主持。
李哲濤在“思政第一課”中講解人才強國戰略
李哲濤圍繞計算機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的署名文章《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力量》(人民日報2022年1月26日第09版),通過生動的案例和詳實的數據,與黨員同志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第一課”。
李哲濤首先帶大家回顧了持續至今的中美貿易争端,詳細梳理了表面上的“經濟糾紛”而突顯出我國科技領域尚存在的瓶頸與短闆;再談到當前牽動人心的俄烏局勢,分析網絡安全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科技發展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與緊迫,培育創新人才、發展高端制造業、突破尖端技術将是我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所要克服的嚴峻挑戰,唯有加快建設世界人才中心,竭力打造全球創新高地,才能把核心技術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從而在關鍵時刻掌握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興則國家興,人才強則國家強。發展科技要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争,說到底是人才競争,“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高校要思考的三個問題。李哲濤表示,高校在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中處于關鍵地位,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高教系統,十年間研究生培養規模增長近一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完全能夠培養出大師”。這要求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明确大方向,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同時,高校的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黨和國家服務、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以及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文章中強調,戰略人才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李哲濤以華為為例,介紹華為在全球設立研究中心,高薪招募數學家、物理學家,為什麼一家“做産品”的公司如此熱衷于理論研究?原因就在于,科技産品的一次次性能再突破,都離不開底層理論研究的革新與發展,在被其他國家“卡脖子”後,我們更意識到了基礎研究的戰略重要性。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充分發揮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人才集聚中的重要作用,在關鍵領域關鍵學科培養一大批具有戰略意義的科學家和大先生,為我國科學技術的進展與突破打下堅實基礎。
授課中,李哲濤還闡釋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義所在。當前,中華大地發展日新月異,生機盎然,為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人甚提供了一片實現自我價值的熱土。吸引黨内黨外、國内國外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安身、安心、安業”,專心地創新科研,積極地奉獻社會。同時,大力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形成崇尚科學的新風尚,讓更多的青年人心懷科學夢想和家國情懷,樹立創新志向,奮發有為向未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最後,李哲濤鼓勵網絡空間安全專業的研究生同學們一定要關注最新的科技前沿信息,找準努力方向、用好所學技術,着力解決好國家最重大、最關鍵、最急需的科學技術問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到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中”,抓住我國人才戰略下的重大發展機遇,為新時代的科技強國之路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支部黨員與李哲濤院長展開交流讨論
在交流環節,李哲濤就同學們提出的“如何面對就業市場激烈的競争”、“專業方向選擇”、“内卷”、“躺平”等問題一一進行分析、解答,國内網絡空間安全領域存在着巨大人才缺口,有着巨大的發展空間,他以前輩們在不同行業的就業選擇為例,勉勵研究生黨員無論踏上哪一條職業道路,都要沉心科研,大膽創新,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添磚加瓦。
黃詩詩、張宇、王筆美等向李哲濤院長彙報在科技競賽與科研中取得的成果
課上,支部黨員黃詩詩、張宇、王筆美分别向李哲濤彙報了在全國“互聯網+”大賽奪得金獎的經曆、在人工智能安全、密碼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支部同志們借此機會相互交流、彼此學習,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
李哲濤的報告從本專業實際出發,結合國内外環境變化,條理清晰,振奮人心,讓研究生黨員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使命。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征程中,仍有很多“卡脖子”難題急需解決,研究生黨員一定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勇于“坐冷闆凳”,敢于“啃硬骨頭”,将自身所學與祖國所需緊緊聯系在一起,為科技進步、民族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體黨員合影